瀏覽次數:605 發布時間:2017-11-23 |
本網訊(王長洲 周晉南 覃京音 報道)“要以百米沖刺的精神奮力挺進,確保橋馬片區土地整治項目在年底前如期完工,以優質的工程向十九大獻禮,以實際行動踐行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為橋馬片區農民群眾增收致富、建設美麗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助推廣西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新貢獻!”近日,廣西地礦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召開領導班子會議,表示要深入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積極投身到十九大提出的綠色發展戰略、科教興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等偉大宏圖實踐中,以橋馬片區土地整治工程等實實在在的經營工作新成績為廣西“三大生態”、“兩個建成”目標做出貢獻。
田陽縣橋馬片區土地整治項目是自治區黨委、政府的重大決策部署。自治區黨委書記彭清華曾指示“要將橋馬片區打造成為全區扶貧攻堅示范點”。據悉,土地整治項目是在“美麗廣西·生態鄉村”主題下,與生態種養、光伏發電、農村電商、鄉村旅游、小額信貸等工程一道,組成的新時期精準扶貧工作框架主體內容?!吨袊r村扶貧開發綱要(2010-2020年)》在對扶貧開發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時指出,要“推進貧困地區土地整治,加快中低產田改造、開展土地平整,提高耕地質量”,將土地整治作為我國扶貧開發工作的重要舉措。
目前,廣西地建集團橋馬片區土地整治工程項目組正快馬加鞭推進完工步伐,確保在年底前按期完成,不辱使命。
據介紹,項目建設地點位于百色市田陽縣坡洪鎮央律村、五村鎮百宙村、大路村、定夜村、敢示村、橋馬村、那滿鎮新生村7個行政村。項目屬于石山巖溶地貌,70%以上屬石山,喀斯特地貌特征較為明顯。項目分為6個片區,各地塊基本呈條塊狀分布,均位于山溝中,條狀地塊呈兩邊高中間低的地勢,大部分為坡旱地,小部分為水田。項目建設規模為803.3533公頃,總投資1999.96萬元。項目區遍布裸露石芽,且零星不連片,占地面積10.9106公頃,占比35%,清除深度達60cm,需清除石芽方量22912.35m3,借土回填22912.35m3。項目區屬石山巖溶地貌,硅晶體硬度大,實際清除量超出預期1倍,機械損壞率超出平常1倍。同時,土地權屬調整、耕作層土壤保護、項目區群眾意見不統一等方面問題,也給項目施工造成了較大難度。
項目承施單位為廣西地礦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該公司20世紀90年代就開展過自治區第一個土地整治示范性工程——武鳴雙橋土地整治,有扎實的技術優勢、人才優勢和豐富的工作經驗。針對田陽縣橋馬片區土地整治項目施工難度,該公司深入開展調研,積極聽取政府、群眾等各方意見,在此基礎上綜合施策,有條不紊推進項目進度,努力打造高質量工程。主要工作及措施是:(一)土地平整工程。主要選擇部分區域開展挖高填低、小塊并大塊的土地平整,對部分石芽裸露區域進行石芽清除。由于平整的石芽屬于石山巖溶地貌,石頭硬度大,項目部對挖掘機進行了改造,采用進口破碎錘,由原來的2臺挖掘機增加至3臺,進行24小時不間斷施工,有效地保證了施工進度。(二)農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項目區水源、現有灌排渠道,建設農田水利配套設施,完善項目區灌排系統。已完成蓄水池建造18座,排灌渠3879m,斗溝5007m,支溝6648m,農渠和斗渠也已全部完成,全部建成后區內灌溉設計保證率達到75%,渠系水利用系數將從現狀0.57提高到0.71,預計可改善灌溉面積105.7550公頃,排水能力達到十年一遇24小時暴雨兩日排干。(三)田間道路工程。田間主道已鋪開3514m,田間次道鋪開4252m,生產路鋪開14438m,田間道路已基本實現全覆蓋。項目建成后,將到達每個耕作田塊道路通達度在90%以上,形成現代化農業生產耕作平臺。(四)其他工程。結合“一事一議”工程,對部分村屯道路進行改建硬化,改善農村村容村貌,完善居民點生活區附近的道路設施,同時與“美麗廣西,清潔鄉村”工作相結合,改善農民生產生活環境。項目區原有硬化道路287m,本次規劃將硬化剩余部分村屯道路,實現項目區內所有村屯均通水泥路,有效提升村莊環境。
據介紹,實施土地整治后橋馬片區中短期效益逐漸顯現出來:一是清除裸露石芽,可增加新的耕地面積。廣西百色多山,眾多村落分布在大石山區并依山而建,耕地面積少,且以土地貧瘠的旱地居多,甚至在旱地中還分布著不少裸露的石芽。以坡洪鎮央律村馱谷屯為例,全屯104戶398人,旱地220畝,人均0.55畝。耕地裸露的石芽不僅占用耕地,還影響耕作效益。將零星不連片的石芽清理后,僅100多人的村民小組就可新增耕地面積34.545畝。當地的農民已在新造的田地種上了水稻、玉米、綠豆、柚子等作物。對項目區旱地進行清除石芽、增加土層厚度等綜合整治后,改善了耕作條件,提高了土地質量等級及土地生產力,更利于作物耕作,增加效益。土地整治前,貧瘠的旱地只能種植玉米,且收成難以保證,商品率幾乎為零。改良后的旱地,可以種植紅柚、蜜柚等經濟作物,按4元/斤、畝產1000斤計,34.5畝旱地的收益可達13.8萬元。全區范圍內存在大量可通過清除裸露石芽、借土回填改良成耕地的旱地,橋馬片區土地整治工程的經驗可資借鑒。由此可知,土地綜合整治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大工程。二是提高耕地質量和土地資產效能,種植收入大幅提升,有望解決農村“三留守”問題。土地增多,土地質量、產能提高,不但能有效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還可吸引外出務工的農民返鄉創業,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留守婦女、留守老人等難題,為精準扶貧助一臂之力。三是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提高農村精神文明水平。結合新農村建設,修建進村水泥路,硬化村內土路,完善居民點生活區附近的道路設施及生活污水排放設施,并與“美麗廣西,生態鄉村”工作相結合,可有效改善農民生產生活環境,較好地滿足農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解決發展不充分不平衡的問題,有效助力鄉村振興。
“土地整理對鄉村振興具有較大的推動作用。實施土地整理,可以從根本上改變過去農村土地不集中和農業基礎設施短缺等問題,使耕地數量和質量得到較大提高,促進土地利用的有序化和集約化;可以有效促進耕地保護,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使農村逐步走上農業現代化發展道路,實現農民收入穩定、持續增長;可以盤活農村建設用地,提高農村土地利用率,改善農村生活環境,優化農村和城鎮的用地結構,基本實現美好鄉村建設的科學布局,促進農村與城鎮共贏發展。”地建集團負責人說。